知乎日报: 面对一个不到六周岁的孩子撒谎,父母除了打骂还有什么更好的方能让他记住?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面对一个不到六周岁的孩子撒谎,父母除了打骂还有什么更好的方能让他记住?
Dec 5th 2018, 12:08

问题描述:

这是晚上睡觉前刚刚发生的事儿,儿子独自在卧室把指甲用牙齿撕劈了,喊我们过来。

爸爸:又咬指甲了?(因为之前我们不知训过多少次,不让咬指甲,但几乎常年都剪不着,不管什么时候看都是突的)

儿子:不是我咬的!

爸爸大声:那怎么弄的?

儿子:是杵的!

爸爸:在哪杵的?

儿子指着床:这儿杵的

爸爸对于儿子撒谎很生气

喝道:再说一遍?!?!

儿子:在这杵的!

爸爸一把推倒坐在床上的儿子,啪!啪!啪!硕大的巴掌狠狠拍在儿子屁股上。

拉起来质问:你再说一遍到底咋整的?

我提醒:床这能杵劈吗?快说咋整的!??说实话(我是想要他赶快承认,好免于挨打)

儿子指了指床头柜:在那杵劈的

又一次推倒,啪!啪!啪!这次打的更狠了,后来他爸说手都打疼了!

妈妈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又不能上前去制止,必须得让他知道撒谎比事情本身更重大!

爸爸再次拉起厉声质问:说!到底咋整的?!

儿子眼里一直吟着泪,憋着不让自己哭出来,依然倔犟道:床头柜那杵的

又是重复一通打。说实话,我也觉得爸爸下手太重了,心疼的不得了。

我忙说儿子你不说实话还得挨打,快说怎么整的,说实话就不打你了 ,是不是咬的?

儿子点点头。

爸爸大声吼:说话!

——是咬的!

大点声!

——是咬的!

知不知道刚才我为啥打你?!

——因为我咬手

又一次推倒打屁股。我在旁提醒,因为你撒谎。

儿子 ——因为撒谎

以后还撒不撒谎了?!

——不撒谎了

能不能记住?!

——能!

爸爸语重心长的说:

儿子,爸爸今天打你就是为了让你能够记住,撒谎是最不可饶恕的,最不好的,以后自己做事敢做敢当,不能撒谎,咋回事就咋回事!说实话!记住没!?

儿子抽泣,哽咽着懵懵懂懂的说记住了。不知道今天晚上挨这顿打能不能真的记住。

每次他爸爸打完也心疼的不得了,可是为了让他铭记,为了改正毛病,也不知道儿子是否真的能理解?( 好心疼,看着儿子熟睡的小样儿,泪流良久)

还有两个月零两天儿子六周岁。

萌芽,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孩子咬指甲,本来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无伤大雅的事情,但是啊,一旦涉及到撒谎,我们父母就难免觉得紧张,担心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养成撒谎的习惯,甚至还会担忧这对孩子以后的行为造成不好的影响。

诚实,是孩子很重要的品质,为人父母,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诚实。但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跟大家说说"说谎"问题中更重要的事情。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小儿子 Eric 是个吃货,天天追着小食物走,家里的麦片吃了一罐又一罐,还有放在高处的小饼干什么的,都会自己搬凳子爬上去打开柜门,有模有样地翻找。

有一次他在刷完牙之后馋意发作,趁我给哥哥 Joshua 刷牙的空隙,自己搬着凳子从食物柜里拿了麦片和牛奶,从厨房里拿了碗,自己泡了吃,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开开心心。

结果等我给 Joshua 刷完牙出来的时候,他正在一个角落里蹲着,嘴巴上还有麦片碎渣,满脸、满地都是"证据"。让我没想到的是,被发现偷吃的 Eric 就像没事人一样,大方地和我们解释发生的事情:"我什么也没做啊,麦片就这么掉下来了。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说完还忍不住擦了一下自己的小脸蛋,眨巴着眼睛看着我们。

说实话,听到 Eric 这么说,我当时是非常生气的,但当我冷静下来之后,发现事情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孩子说谎这一行为也是可以引导的。下面就跟大家详细说说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引导。

孩子撒谎其实是聪明的表现

"谎言",也就是"不存在的、虚假的东西",就像 Eric 编造的"麦片自己掉下来了",是一种孩子想象出来的现实,所以当一个孩子出现撒谎行为的时候,在认知上意味着他们有了更高阶的思考能力。想想看,一个婴幼儿不懂得何为撒谎,因为他们区分现实和愿望的能力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孩子会在 2~3 岁之间萌发自己的第一次"说谎"的时刻。很多时候,当孩子很想要一个东西,渴望得到还不曾拥有的东西的时候,说谎可以帮助他们在想象和现实世界中搭建一座桥梁。于是在孩子有了急迫愿望,或者独自面对现实的时候,就会选择说谎。

如何理解这两种情况呢?首先,谎言会出现在孩子的愿望世界里。

之前在看《头脑特工队》的时候,特别喜欢电影里笔墨很少,但却立体有趣的 Bing Bong。因为它的形象就是丰富想象力的集合:象鼻子、猫尾巴、棉花糖身体,笑出来会流糖果。

这个"幻想朋友"很强大,也是孩子的想象力在现实世界的投射,可以帮助主人公茉莉实现所有的愿望,上月球、宇宙冒险,都不在话下。

而另外一种情况,"谎言"同样会出现在孩子需要独自面对现实,但又明确跟愿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比如,像 Eric 偷吃麦片被发现了,他内心其实是不想被大人发现这一点的。所以撒谎是他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孩子的愿望如此强烈,面对现实的方法又如此有限,所以他们会忍不住想撒谎。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谎言里其实糅合了真实的愿望成分——他想吃饼干,透过幻想另一种现实,他就能挡住因为"偷吃"带来的愧疚感。

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孩子想象力在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孩子在现实和愿望中试探游走的过程,是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了解这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在愿望世界里,我们会发现孩子时常会自言自语,虚构着自己的世界,比如和玩偶玩"假装游戏"。到了现实世界,又会发现,孩子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选择了逃避和撒谎。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行为会变得更复杂,失去管教。但是,在孩子准备好承担责任以前,撒谎其实是孩子本能反应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不必想的太过糟糕。而我们要做的,是提出方法,帮助孩子过渡这个阶段,让孩子逐渐地明白如何理解面对现实和愿望。

观察、接纳和示范是解决之道

像两三岁的孩子,如果说谎被"抓包"了,可能还会天真无邪地看着我们;但是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自己就能够迅速意识到自己说谎的状态,当被质疑的时候,即便不用我们来说,孩子的表情可能都会出现变化,可能表现得理直气壮,也可能会脸色沉下来,啜泣、否定、和羞愧。

但是这种通过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带着过多的愧疚感去认识错误的方式,带来的学习体验不一定是正向的。所以,这时候,我们更需要通过学习察言观色,用巧妙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

下面,为大家分步骤说说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观察形势:

观察形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孩子所处的状态,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都不经考验,一下子就能被"拆穿",我们可以先确定孩子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可以保证事实的准确程度,不会不小心误会了孩子。

第二步,接纳情绪:

如果确定了孩子在说谎,比起第一时间进行否定和质疑,我们要做的是接纳。肢体的动作在这个时候很重要,比如拥抱、靠近、抚摸孩子,以及真诚和关心的注视,这些肢体语言都可以让孩子放松下忐忑、不安和紧张的心情,接收到我们的关心。

第三步,阐述事实:

直接阐述事实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直面事情本身,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当孩子说谎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直接告诉孩子我们是了解真相的。Eric 偷吃麦片被发现后,我也会直接告诉他,"弟弟你不用说谎的,妈妈知道你想吃麦片,所以你搬了凳子爬上去取了麦片。"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中立、客观的描述方式,语气也要平静、缓和。因为我们阐述事实并不是为了指责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道事情不需要这么做,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进行。

第四步,示范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被拆穿了撒谎的事情后,往往也会继续掩饰,比如拒绝承认、否定、啜泣、逃避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表达出对孩子错误的理解。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摔破了碗盆,有时都会因为怕受到指责而说谎,我们可以尝试告诉孩子:"碗比较滑,你也不想把它摔碎",这样的言语会让孩子知道,这种事情是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也能理解孩子并不是故意的。

第五步,提出方案:

在表达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和孩子沟通如何正视当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孩子偷吃了家里的东西而撒谎,那么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不用对我撒谎的,如果你想吃小饼干,你完全可以来找我商量的。"

如果孩子偷拿了超市的东西但撒谎,那么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孩子,你不用瞒着我。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把它送回去,你可以告诉售货员你拿了这个东西,觉得很抱歉。"

如果孩子打了别的孩子,因为害怕而撒谎,那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很抱歉,你可以向你同学说对不起吗?我们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的孩子"态度不好"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平静的状态下想办法。所以前面四步都是为了第五步铺垫。我们最终要让孩子明白的是,做错事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需要直面自己的愧疚感,并且一起找到解决方案。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是一项终身的任务,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够时刻保持诚实,何况孩子呢?

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因为不得已对身边的人撒了一个重要的谎时,我们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会不会忐忑、不安、惊吓,甚至不愿意相信自己会做这样子的事情?其实孩子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无论孩子撒谎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明白,此时此刻的孩子,可能正需要我们的帮助。孩子可能已经被自己的行为吓到了,所以下意识选择了逃避,但孩子也需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经历内心的挣扎,忐忑和害怕。

因为害怕孩子变坏严厉纠正孩子的错误,对于孩子来说,只是又受了一次伤。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现实和愿望之间的区别的,一定是父母持续回应的安全感。

让孩子学习如何承担责任是重要的,但唯有爱和接纳才能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苦心和用意,也只有我们的理解和示范,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好、更快。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