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频道: 肯尼亚蒙内铁路正式通车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肯尼亚蒙内铁路正式通车
Jan 9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5月3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的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蒙内铁路正式开通。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于5月31日正式通车。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5月3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的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首班列车驾驶员艾丽斯(左)和肯西莉亚出发前竖起大拇指,预祝旅途顺利。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于5月31日正式通车。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5月29日,一列火车行驶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段。

  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全长480公里,东起港口城市蒙巴萨,西至内罗毕,未来还将延伸至乌干达、卢旺达等非洲国家。

  这条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一列测试列车驶出车站。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5月29日,一列火车行驶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段。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一列测试列车驶出车站。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5月29日,一列火车驶过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旅客列车指导司机涂主新(右)和司机衡磊(中)、汪群在驾驶室内工作。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5月29日,一列肯尼亚蒙内铁路测试列车行驶在蒙巴萨特大桥上。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值班站长武勇(右)和同事在行车室工作。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两名列车员站在车厢门口指引试乘旅客下车。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5月29日,一列肯尼亚蒙内铁路测试列车行驶在蒙巴萨特大桥上。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5月29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列车员等候试乘旅客下车。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国际频道: 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Jan 9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过去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多方响应,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中外企业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获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11月15日,国新办就中外企业共建"一带一路"情况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部分中外企业项目合作方介绍有关进展成效。

  合作共赢收获颇丰

  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为畅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流通、增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运是世界贸易的重要载体。中远海运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投入了大量运力,在集装箱班轮运输方面,截至2018年6月底,集团在"一带一路"投入260艘,171.3万标箱运力,约占公司运力62%,主要航线达195条。

  航线是纽带,码头是支点。中远海运在全球总共参股55个码头,有1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曾港表示,我们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正是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进行的投资。

  2008年,原中远集团获得了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并据此成立了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2016年,中远海运完成了对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股份的收购。

  "在合作之初,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88万标准箱,当时世界排名第93,到2017年吞吐量达到415万,在世界上排名第36。"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副总裁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信心满满地表示,不久的将来,比港会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口。

  比港的蜕变,令希腊、欧洲乃至整个业界惊叹不已。目前,中远海运的比港项目,为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100多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增加了希腊财税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表示, 经过8年的合作发展,现在希腊国民的反映变得更加积极,大部分民众都非常支持中国在希腊的投资。

  作为全球第三、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集团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奋勇争先。"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中交集团在境外投资总额不到5亿人民币,目前在手的境外投资项目总规模已近200亿美元。"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表示,在境外项目的品质、安全,包括可持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也都得到明显提高。

  据悉,中交集团以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为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超400个,其中重大项目近200个,大都与当地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肯尼亚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工程。中交集团坚持责任引领,为当地铺就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蒙内铁路是我们国家一百年内修建的首条铁路。以前需要花10个小时穿梭蒙巴萨、内罗毕两个城市,而现在我们能够坐着安全、舒适的铁路,只需5个小时。"肯尼亚标轨铁路项目监理联合体副总监詹姆斯·米楚古·卡兰贾表示,在这条铁路建设过程中,已经为当地创造46000多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GDP的贡献超过1.5%,同时本地化率超过40%。

  落地生根持久发展

  经过5年的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对于在海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与会企业表示,首当其冲的是在不同的文化、法律制度、民族、风俗习惯之间的平衡。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大家对某个事物的理解可能不同,甚至是有关投资的政策规定都可能摸得不是太透。

  "我们主张在当地实施本土化经营的模式。用当地人员经营我们当地的公司,比派很多中国员工去进行管理效果会更好。"俞曾港表示,在海外,包括政府和老百姓,希望我们来投资、经营,但是不一定希望派很多人员来替代他们的工作。中远海运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做法就是派高管,但总共也只派了15名中国管理人员。

  2011年,万华集团斥资12.3亿欧元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有限公司。由此,万华在欧洲建立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通过注入资金、技术、管理,克服各种各样的文化困难,成功将宝思德扭亏为盈,2017年盈利超过5亿欧元。

  "这不仅对万华来说是一桩好的生意,同时对双方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联姻。"宝思德化学公司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副总裁贝拉·瓦尔加表示,现在有20多名中方中高层人员长期在匈牙利工作。中方同事说,这里就像是一个为年轻管理人才设置的管理学院,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经验,为万华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尤需做好人才储备。"并不是说要派一个很大的团队到国外,但是必须有自己常年信任的人才做桥梁。"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霍澎涛表示,要了解海外的文化、法律、经营习惯等,不光要了解对方,还要了解国内,能够做桥梁,谁能做得好,谁就很厉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