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买保健品,看清套路别上当

财经频道
财经新闻 
买保健品,看清套路别上当
Jan 9th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林丽鹂

  在正规保健品销售渠道外,各地也存在一些保健品诈骗团伙。在监管不断升级的同时,欺骗套路也在"升级"。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要仔细辨别

  

  临近春节,保健品消费趋旺。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常用的九个套路,帮助消费者识别骗局,保护自身权益。

  套路一:免费礼品。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套路二:假借公益。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套路三:夸大承诺。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套路四:登记信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吸引来的老年人,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他们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套路五:"专家"讲座。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光挂号费就要300元。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品。

  套路六:现身说法。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这些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本产品的会员,这个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免费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

  套路七:"亲情"服务。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套路八:免费旅游。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品生产车间,其实跟销售的保健品没任何关系,让老年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材实料"。

  套路九:非法集资。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9日 19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