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频道: “我是卢旺达人”的启示(环球走笔)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我是卢旺达人"的启示(环球走笔)
Jan 10th 2019, 00:00, by 吕 强

  凌晨时分俯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地面上的灯光灿若星河。当地人说,这里每家每户晚上都会在院里亮一盏灯,为的是给1994年大屠杀遇难者祈福。

  25年来,在反思历史中促进和解、追求和平,成为卢旺达举国年复一年的惯例。2000年,联合国大会将大屠杀开始的日子——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这也是每年卢旺达民众举办纪念活动的高潮。位于基加利的大屠杀纪念馆,忠实地还原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端详纪念馆内保存的一件件实物资料,观看幸存者的口述影像,人们总是忍不住伤心的泪水。中央展厅挂满了遇难者和他们家庭成员的照片,讲解员说:"这里是供幸存者思念他们家人的'家'。"纪念馆有三个永久展览,其中一个是"孩子的房间",里面满是孩子们的笑脸。有一个孩子的照片旁写着:"大屠杀开始时我只有10岁,那天听说父亲被杀害,我们全家都在哭泣。妈妈让我祈祷,我祈求上苍能帮助我报仇。但母亲告诉我不能延续仇恨,她说'即使我死了,你们也不能去报仇,这样是不好的'。"

  在卢旺达,人们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他们对现在的和平生活倍加珍惜。"我很难说完全不恨他们,但我必须原谅,为了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是的,现在我仍和这些杀死我妹妹的人做邻居。"一位亲历惨剧的当地人说。从历史的教训中,卢旺达人学会了宽容与和解。把反对部落主义、分裂主义写入宪法,身份证登记中取消"民族"选项,给大屠杀幸存者提供土地等经济补偿,上门给民众做心理工作……卢旺达努力弥合历史伤痕。

  发自内心的彼此宽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为实现和解,卢旺达启用传统的加查查法庭,把大屠杀施害者和受害者召集到一起,让罪犯表达忏悔,鼓励受害者宽恕,推动双方达成和解。这种依靠非洲部落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充满人情味,让彼此的善意直抵对方内心。从2002年至2012年,1.2万个加查查法庭审理了近200万起案件,帮助卢旺达人克服了殖民统治长期遗留的民族问题,走出了大屠杀的阴影。如今,卢旺达人自我介绍时不再提及自己的民族,而会说"我是卢旺达人"。

  民众团结一心,国家才能稳步发展。如今的卢旺达朝气蓬勃,经济快速发展。每月一次的"乌姆干达"全民义务劳动,让城市乡村保持整洁。良好的治安,让行人在夜里也能安心自如行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卢旺达经商环境指数跃居全非洲第二,是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表率,基加利还获得非洲首个"联合国人居奖"。

  凝视基加利"明亮"的夜晚,或许可以理解每户人家点亮的那盏灯火,既是在追思逝者,又是在照亮前行的路。卢旺达实现民族和解、国家发展的历史,给那些同样面临民族和解难题的国家带来了启示。抛弃干戈和仇恨,化悲痛和泪水为团结合作,才能有国家和人民发展的前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0日 17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