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每日精选: 为什么新赛季有那么多比分爆炸的比赛?

知乎每日精选
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平台,帮助人们便捷地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为什么新赛季有那么多比分爆炸的比赛?
Dec 20th 2018, 01:31, by 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这篇文章原本我们在上周六就打算做了,但一直想等再多打几场比赛获得更多的数据样本,正好腾讯NBA也想做这个题材,所以这次是腾讯NBA方面的约稿。相比Nylon荷兰人的专栏文章和佩尔顿稍微慢了几天比较遗憾,一些重要的点他们也都已经提过了,不过我们也尽力为想要了解的更详细的硬核球迷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细节。

新赛季开始后,球迷们都有一个明显的主观感受——怎么比分都那么高了?130分以上的比赛每天都有?根据我们的统计,NBA在新赛季确实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比分比赛的狂潮。我们统计了从2008-09赛季至今的近10个赛季的130分出现次数。十年前,这个数字33次左右,甚至在2011年和2012年迎来过一次低谷,分别只有14次和9.85次(缩水赛季折算成82场赛季的水平),而到前两年暴涨至60多次。考虑到数据分析在近几年对球队打法改革的促进作用,小球打法,传切,挡拆,错位的大范围高频率的应用,这并不算是太难理解的现象。但今年仅仅开赛一周多,进行了65场比赛后,130分以上得分的出现次数就达到了15次,如果折算到整个赛季,这将是恐怖的284次。完全称得上是一次爆炸性增长。联盟场均得分比起上赛季同期也提高了7分,增长了6.6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比赛节奏加快导致了高比分频繁出现?

要寻找比赛比分变高的源头,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比赛节奏加快了,48钟内能完成更多的回合;二是球队的进攻水平提高了(或是防守水平下降了),每回合能得的分更多了。而在这个赛季,比赛节奏的加快是显而易见的。本赛季至今,联盟的每48分钟平均回合数已经达到了106.2,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可能会有球迷质疑,赛季刚开始,球员体力充足可能会推进的更快,又或者刚开赛球队进攻缺乏磨合,失误会较多,造成更多的反击机会,所以赛季刚开始的节奏是虚高的。这样的考虑不无道理,从过往的记录来看,赛季初的比赛节奏确实会比后期要更快一些。我们统计了过去十个赛季同期的联盟平均节奏和整个赛季的对比。

图中横轴为赛季进行的场次,纵轴为联盟平均的每48分钟回合数

从数据上来看,赛季初节奏虚高的现象确实存在,过去几乎每个赛季都是如此。但从今年的增幅来看,这依然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即便在本赛季后面的比赛里各队的比赛节奏迎来下滑,整体节奏高于去年也是可以预见的。因此,目前的高比分现象确实和更快的比赛节奏有关。

规则改变加快了比赛节奏?

提到比赛节奏的提高,大家都知道联盟修改了一项重要的规则,就是抢到进攻篮板后的进攻时间限制不再是24秒,而是14秒。鼓励(强制)球队在抢到进攻篮板后不再是慢悠悠的重新组织,而是趁对方一个回合防守结束,防守阵型混乱时迅速得分。这听起来是节奏变快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看,从24秒变为14秒,缩短了整整十秒,这应该会对比赛节奏产生重大影响。但根据我们对上赛季所有比赛中二次进攻回合的统计,超过30%的前场板会直接形成补篮,75%的二次进攻会在5秒内结束,而超过14秒的回合仅仅只占6%。考虑到联盟平均的场均前场板不足十次,折算下来可以说每场只有半个回合超过14秒。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规则的修改并不应该会对比赛节奏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原本14秒内的出手是比赛中球队的自由选择,但如果被强加了限制,势必会让球员倾向于更早出手以避免陷入被迫压哨出手的处境。因此我们同样统计了新赛季至今的比赛中二次进攻回合消耗的时间。

图中横轴为二次进攻消耗的时间,纵轴为分布在该时间段的比例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规则实施后,二次进攻耗时的频率分布确实更多的向10秒内靠拢了,但整体趋势的变化并不是很大。综合来看,二次进攻的平均耗时仅比上赛季缩短了0.2秒。本赛季每百回合比赛双方产生的前场篮板数为21.4个,总时间仅缩短了4.28秒,所以二次进攻回合的缩短还不足以让整体比赛节奏发生剧变。

有趣的是,当我们回顾过去十年中,NBA二次进攻的平均耗时的变化时,本赛季和上赛季之间的变化虽小,上赛季和16-17赛季的变化却非常大,足足有0.7秒之多,这足以在每百回合比赛中多出一次充裕的进攻机会。至于这里是联盟各队提前为新规则改变做准备,还是联盟发现了这个改变有意在新赛季促进这个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事实上,本赛季至今,比赛中每百回合整体进攻耗时比上赛季缩短了70秒,除去因为二次进攻时间限制的规则改变影响的4.28秒,多余的65秒也足够让比赛双方多进攻4到5次。节奏加快的现象同样反映在转换进攻的发动频率上,上赛季联盟平均14.8%的回合通过转换进攻终结,而新赛季这一数字上涨到了16.3%。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小样本下,clear path规则的改变并没有让快攻中的犯规数量有明显的上涨。因此,尽管规则改变对二次进攻回合的耗时产生了影响,但真正让比赛节奏变快的原因还是来自球队本身的策略改变

得分效率提升导致了得分上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今年目前为止各支球队主动推快导致了每48分钟有了更多的进攻机会,从而推高了比分。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随着赛季深入,节奏变慢,比分可能会相对回归正常。然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今年或许真的有些特别。目前联盟平均百回合得分高达106.2分,比去年同期高了3分,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一数据随着赛程推进,还会继续升高。

图中横轴为赛季进行的场次,纵轴为联盟平均的百回合得分

目前的百回合得分数据来到了一个峰值,如果考虑到随着赛程推进,各队的进攻水准像往年一样逐步推高的话,毫无疑问将迎来NBA几十年来的最高峰,而这将是1973-74赛季后的最高点。所以,并非单是比赛节奏的加快推高了比分,得分效率本身也迎来了一个爆发。

图中横轴为每48分钟回合数,纵轴为百回合得分,此处的百回合得分为了和联盟早期的数据进行比较,采用了和文中其他数据不同的算法,具体数值有所不同,但不影响趋势。

新的吹罚尺度提升了得分效率?

NBA在今年九月公布了新的吹罚指导示例,要求裁判们在新赛季强调对影响自由移动(Freedom of movement)的动作的吹罚。这个改变明显影响了对无球跑动的防守,过去在无球防守时能采用的身体对抗,甚至拖拽搂抱都将被裁判重点照顾。早在季前赛期间,比赛的百回合犯规次数就已经从去年21.2次上涨到25.1次,而在常规赛,各支球队开始适应新吹罚后,这个数字还是从去年的20.12次上涨到22.09次。进攻四要素之一的罚球率也从去年的19.3%上涨到20.4%

罚球的增加还不是影响进攻的主要原因,因为罚球率在四要素中本身就是对进攻影响最小的一项,1%左右的提升不应该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而且,由于这条新规则主要影响的是无球时的自由移动,增加的犯规基本都是非投篮犯规。上赛季非投篮犯规的占比为54%,而本赛季则暴涨到59%。新的吹罚尺度带来的罚球并不算特别多,这仍然不是得分效率变高的本质原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全联盟每百回合的出手次数从去年同期的85次上涨到了88次。在罚球更多的情况下,运动战的出手数也更多了。这可能意味着,原本在防守下无法出手的情形由于新的吹罚尺度转化成了不错的出手机会。另一方面,联盟整体的失误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5.7%降到了今年的14%。也就是说,新的吹罚尺度确实降低了防守强度。

球队的进攻水平本身提升了么?

新的吹罚尺度确实降低了防守强度,但并不是说球队在进攻端什么都没做就白白受益了。新赛季目前的平均有效命中率达到了51.7%,这是个很高的水平,上赛季到赛季末,联盟平均水平才刚刚超过52%,而在上赛季同期,这个数字只有51%。再往前一个赛季追溯的话,16-17赛季赛季末也只达到了51.4%。命中率的上涨并非只是这个赛季吹罚尺度改变的原因,而是近几年NBA比赛的一个大趋势。整个联盟前所未有的强调投篮分布的优化,强调球场空间的拓展,强调错位进攻的针对性。

今年在投篮分布的优化上尤其明显。我们统计了联盟三十支球队目前位置的投篮出手区域的分布和去年的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较之去年,联盟整体上在16英尺以外的长两分区域出手比例大幅度减少了,足足下降了3%,而这3%被分配到了3英尺以内的篮下,3-10英尺的禁区范围以及三分线外。全都是所谓的魔球理论所推崇的高效率区域。尽管我们还无法直接衡量这些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新规则的影响,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球队在有意识的去尝试优化投篮分布。这并不只是这个赛季才有的变化,而是过去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趋势。只是到了今年,在新规则的影响下有了最大程度的结果体现。

总的来说,新赛季这一轮高比分比赛的大爆发有着多种多样的因素,一方面,新的吹罚规则降低了防守强度,导致球队面临的防守强度确实下降了。而另一方面,过去十年来,NBA整体的发展趋势都是在主动追求更快的比赛节奏,强调更加魔球化的投篮分布,这一趋势在今年的比赛里进一步凸显了。开赛一周以来连爆130+甚至140+比分的现象,可以说既是外部规则的影响,也是NBA发展的历史必然。


欢迎关注公众号:篮圈即是原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