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中国足协财务监管政策出炉 国内球员个人薪酬最高1000万

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 
中国足协财务监管政策出炉 国内球员个人薪酬最高1000万
Dec 21st 2018, 00:00, by 朱小龙

"四大帽"让各队在外援投入上有所限制。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20日,中国足协2018赛季职业联赛总结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正式公布了外界关注的一系列职业联赛新政,其中就包括财政监管措施、外援政策、U23政策以及职业联赛扩军方案。

中国足协在将中超联赛打造成为世界第六大联赛的同时,不希望它只是靠金元堆砌的"空中楼阁",而前一段多家中乙球队的崩盘迹象,显然也并非中国足球所乐见的局面。

"四大帽"逐年收紧

外界最关注的,当然就是所谓联赛财政政策"四大帽",分别是年度支出限额、年度注资限额、年度亏损限额、年度薪资限额。

政策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推出,并且呈现逐年收紧的态势。2019赛季中超俱乐部的支出限额为12亿元,投资限额为6.5亿元,亏损限额为3.2亿元,薪酬占比限额为65%。但这一数字在2021赛季将被收紧为支出限额9亿元,投资限额仅为3亿元,亏损限额为2.7亿元,薪酬占比限额为55%。

也就是说,中国足协鼓励各俱乐部搞好经营和品牌开发。以2019赛季的限额为例,如果一家俱乐部能够通过市场开发获得2.3亿元的收入,那么就能够支出顶格的12亿元。

以中超唯一在新三板挂牌的俱乐部恒大为例,他们最近几年的投入均在12亿元以上。实际上在过去的2018赛季,恒大已经不是中超投入最大的俱乐部,对于恒大、上港、华夏、权健等几家所谓中超豪门俱乐部来说,新的财政限额政策还是会形成一定的掣肘效果,但对投入原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中小俱乐部来说影响不太大。

还是以恒大为例,球员薪酬的成本占每年俱乐部支出的大头。新政规定,国内球员个人薪酬最高(不含奖金)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元人民币,但参加2019年亚洲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可在个人最高薪酬限额上浮20%。

不过,新政也并未像此前传说的那样不近人情一刀切——球员现行合同仍然得以延续,但从2019年1月1日后签订的合同就将遵循这个标准。可以预料的是,在这个冬季转会窗,那些有实力的高薪球员大都不会选择转换东家。

外援仍然注四上三

另外一个令人注目的焦点是外援政策。由于中超在外援政策上一直悬而未决,因此这个冬季中超的外援转会流言也前所未有地清淡。

因为亚冠联赛仍然保持"3+1"的外援政策,因此对于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来说,签下一名亚外仍然是增强球队亚冠竞争力的不二选择。此前曾有消息称,由于2019赛季中国足协还将组织多次国足集训队,从各队抽调球员,因此足协也一度考虑将上个赛季"注四上三"的外援政策放开,增加外援名额。

不过,由于放开外援名额显然与中国足协整体力推的财政限额政策有悖,因此外援政策最终还是保持与上赛季一致——还是注册4人、上场最多3人。如果对于亚冠有更多想法的球队,可以选择签下一名"专打亚冠"的亚外,就像上港的艾哈迈多夫。但恒大是否还会留下金英权,则不太明朗。

作为让步,U23球员出场政策将与外援脱钩,每场比赛每队首发11名球员至少有1名U23球员,整场比赛的U23出场不能少于3人次。但如果俱乐部有被各级国家队集训征调U23球员,则征调1人减1人,征调2人减2人,征调3人可以不执行U23球员政策。

在外援政策终于明朗之后,中超各队现在也可以开始冬季引援了。对于恒大来说,保留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是大概率事情,剩余两个名额如何使用,高拉特和阿兰之中是否还有人留下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卡纳瓦罗将致力于寻找一名强力的支点中锋,所以才传出了与国安前外援伊尔马兹的绯闻。

另外,中国足协还宣布2020赛季中甲联赛将从16支球队扩军到18支球队。而中乙联赛已于2019赛季扩军,从此前的28家俱乐部扩军到32家俱乐部,南北区各16支队伍。

这样一来,中国职业联赛在2020赛季时,会出现中乙32队、中甲18队、中超16队的金字塔结构。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