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Nov 26th 2018, 13:07

相关链接:意大利知名导演贝托鲁奇去世,曾执导《末代皇帝》

木鱼水心,木鱼水心本人

《末代皇帝》成片于 1987 年,曾经获 60 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大奖,影片语言为英语,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这部电影有很多第一,包括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影片,同时也是第一部获准进入到紫禁城拍摄的故事片电影(不包括纪录片)。

影片整体的质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回忆,服饰与布景遵循了一种在考据基础之上却又不被束缚的会适度发挥想象的感觉,但如果追查起来,却可能比现在许多清宫戏真实得多。

影片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色调与光影,表现了导演想要传达的情绪与剧中人物的心境。

某些影评人所说这影片主要使用自然光,其实并不是。

打光打得自然,和使用自然光是两回事。举个例子这个镜头,虽然看起来是自然光,但太阳的平行光,怎么能把桌子腿的影子照向两边?所以其实是窗户外面两侧各有一个光源,才能把影子打成这个形状。

色调、光影与摄影角度,伴随着主角内心世界的切换而改变着,时而朦胧,时而压抑,时而光明,时而悲凉,时而梦幻,时而现实。

导演的镜头语言非常考究,影片前段紫禁城中的那些段落尤其出彩,而后段特别是到伪满洲国那段,不知为何,镜头密度和张力略有降低。

此外,贝纳尔多其实是一个欲望与理想横飞的意大利导演,比如《戏梦巴黎》就是他的作品,所以他的胶片里,总是少不了情欲的描写,而这部分也是电影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从影片英文台词 butterfly 表现来看,他的乳母某种程度也算他的初恋,他吃奶的镜头其实是有隐晦的性暗示在其中的,在这个意义上,与《言叶之庭》里面量脚的那段非常类似。

说到影片的主题,罗伯特麦基先生从剧作角度所说的是身份,意即"我是谁?"别人给了溥仪一个又一个身份,比如皇帝,紫禁城内的皇帝,花花公子,傀儡,战犯,或者是最后的花匠?其实他一生的时间都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在一直寻找。

不过从电影意象上来看,牢笼和门的反复出现,其实可能预示着这个片子真正将到的是自由与束缚的主题。溥仪生在一个外在紫禁城,内在皇权的牢笼之内,这是大家为他打造的。他一开始总想要出去看看,获得自由,大家却不让。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离开了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内心在乎的,是这个他童年时代拼命想要挣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当日本人找到他时,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愿的走向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重新被关了起来。但随着日本战败,一切成为了泡影,他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但他仍觉得自己是皇帝,执意要担负起日军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长的生活后,当他被放出来时,不管是被迫、被监狱长感召或是自愿,他终于平静地放弃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门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蝈蝈放出来,脸上却充满了释怀的微笑。因为此时他已经和蝈蝈一样,从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来,终于自由。

遗憾的是,他那时候距离生命的结束也不远了。

(以上仅就电影而非历史进行评论,此外坂本龙一的配乐真的很绝,几个小节就让人忘不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